生态造车三年 小米“智”闯万亿新市场

首页 客户案例 生态造车三年 小米“智”闯万亿新市场

生态造车三年 小米“智”闯万亿新市场

47009_eihq_6969.jpeg

2013年,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曾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,彼时,雷军表达着自己对汽车领域的好奇心,马斯克则希望未来的雷军不是对手而是朋友。

在雷军官宣造车的2021年,马斯克曾被人问及想法,当时他便对外表示,小米或将是一个“可怕的对手”。

马斯克一语中的。2023年12月28日,小米汽车亮相了第一款智能电动汽车小米SU7,站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大舞台上,面对着台下的数千人,雷军大声说到,这是一款媲美保时捷Taycan Turbo与特斯拉Model S的Dream Car(梦想之车)。

言语中的自信,不只来源于产品对标,更为关键的是,这款定位于C级高性能的生态科技轿车背后,小米汽车完成了特斯拉等短期内无法实现的前瞻性构想——“生态造车”。

在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圈里,小米汽车无疑是一个“晚来者”。不过,作为科技大厂,在过去的1003天里,小米发挥其对先进技术的领先认知、软硬件融合和生态系统上的势能,快速释放,创新“生态造车”的模式,通过为消费者打造一个“移动智能空间”,强势闯进了汽车工业的百年赛道。

小米筑梦造车 路径选择是关键

从对新能源车满心猎奇到真正入局,雷军历经整整十年时间。期间,他既见证着整个产业形成了传统汽车、造车“新势力”与科技大厂三方竞速的格局,激烈竞争的态势下,他也逐渐融入了中国汽车工业向智能化演进的背景底色中。

在被誉为“工业之王”的汽车界,轿车一直被视为历代汽车工业时代精神的典型代表,“高车容易低车难”,雷军也深知做轿车这条路的艰辛,仍旧选择了迎难而上。

小米汽车团队组建之初,便召开了一场为期三天三夜的内部讨论会,会上,全员形成了一个共识:造车,百年赛道无捷径。

即便在过去的1003天里,小米汽车总会被质疑“慢了”,但雷军明白,”今天的汽车工业,攒一辆车的确不难。就是找辆对标车,做逆向工程,改改外观,很快就可以完工。”而小米汽车要打造的这辆 Dream Car ,作为“时代精英”的第一选择,势必要打破传统汽车产业的研发路径和策略。

“造车后才真正知道造车的艰辛与不容易。”当雷军率领小米汽车踏上这条难而有价值的路后,他不由得向国内几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的企业致敬,其中既有靠技术逆袭领先行业的比亚迪,也有起跑在先,早早摸索起驾驶控制智能化的“蔚小理”三兄弟,更有不亲自造车,但通过智驾系统与生态赋能车厂的华为。

毋庸置疑,在上述企业以及特斯拉等产业参与者的推动下,汽车工业完成了从“内燃机驱动”到“电机驱动”的动力变革,以及从“机械载具”到“智能终端”的认知变革,但雷军也清晰地看到,当下汽车产业进化面临两大关键待解命题,那就是驾驶控制的智能化,与移动空间智能化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;另外,驾驶控制的智能化,与移动空间智能化,都在各自割裂发展。

产业现实让小米汽车面临着,不单单要解决孤立的机械电器工业制品的生产制造问题,尤为关键的是,作为科技大厂的它,能否和华为一起,为汽车产业开拓出一个智能生态的赛点。

可以看到,为给汽车行业揭开一个全新时代的大幕,小米将其在智能硬件、软件开发、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积累,延展至汽车制造的各个关键领域,例如电池技术、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等方面,从底层核心技术维度自主研发,实现了对汽车技术全栈式的再定义。

十倍投入攻坚 目标移动智能空间

“认认真真做一辆好车”,雷军此言一出,小米汽车团队在之后的1003天里开始了闯关。

不同于行业里一些品牌“攒一辆车,三四百人,十多个亿就搞定了”的“快”,为满足“干翻特斯拉,做最好的智能电动车”的期待,小米为这辆Dream Car设定了三个必须满足的条件:首先是一辆好看、好开、舒适、安全的好车;其次是可移动的智能终端,最后更是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。

众所周知,由马斯克带领的特斯拉,为汽车进化到一个智能终端开辟了先河,而小米汽车的工程师们,则将打造“移动智能空间”作为造车理念,并从体验到高性能,再到生态科技的产品观,极致地融合在小米SU7中。

从雷军对小米SU7的命名解读中可知,“SU”代表着极致速度,为了让乘驾者感受“坐上SU7,一触即发的澎湃动力”,为成为同级后驱车型中动力系统最领先且最快的那个,小米在电驱系统性能上发力,既生产出了功率、扭矩、功率密度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超级电机HyperEngine V6/V6s,还自研生产出了全球量产电机中转速之最的超级电机HyperEngine V8s,并对下一代最高转速为35000rpm的小米超级电机进行着预研和专利申请。

47010_3qy0_6340.jpeg

除了与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行业领军者合作开发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外,为了进一步解决电动车“低温续航”的最大痛点,小米汽车自建电池包工厂,从源头保证电池性能和品质,通过自研倒置电芯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,在实现高达77.8%的电池集成效率同时,以双模热泵管理模式保障着小米SU7可以挑战“冬季电车之王”。

在公布的诸多核心技术自研列表中,备受关注的是小米自研的9100t大压铸集群和“小米泰坦合金”,这让小米汽车成为全球唯二、国内率先同时自研“大压铸设备集群”和“压铸材料”的汽车厂商。

47010_tafl_2198.jpeg

为引领汽车工业进入一个新时代,小米汽车从底层核心技术开始,展开硬核创新的背后,“十倍投入”,只为造一辆好车。

可以看到,小米汽车集聚了超3400名工程师,其中不乏在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领域拥有顶尖技术的国内外专家,不惜投入研发超10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而目标便是解决汽车工业新百年的核心命题——打造一个移动智能空间。

提及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,雷军希望,“2024年跻身行业第一梯队”,小米汽车为次在第一期总投入了47亿元,仅专注智能驾驶技术的团队规模就超1000人。

高投入让小米汽车在“智驾”方向上收获累累硕果,像首创的自适应变焦BEV技术和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,可以让SU7在不同场景下随时“看得见”,更能随处“看得准”,其智能驾驶技术的精度高达0.1m,不仅是行业水平的2倍,更是特斯拉的3倍。

人车家全生态 万亿新市场迎赛点

在汽车工业进入第三次变革的进程中,小米造车,起步虽晚,但微观其早前在科技产业构筑起的生态,拥有着令传统汽车制造、新造车参与者甚至特斯拉等厂商无法匹及的优势。

一个覆盖技术、产品、产业、用户、应用及服务五大维度,“人无我有”的生态,成为小米这一科技大厂发力造车且能成功的基石所在。

除了上述小米汽车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攻坚,其实,过去的13年时间里,小米深耕其中,已经实现了在12个领域、99个细分赛道的技术布局。

在“软硬深度融合,AI全面赋能”的原则下,小米还形成了“融合技术栈”,赋能旗下各类产品的研发和制造。像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系统,就是通过小米澎湃OS“上车”,让整个座舱交互架构可以“以人为中心”,同时实现了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共享生态。

众所周知,小米手机、平板和IoT硬件产品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应用与硬件生态,基于开放的操作系统——小米澎湃OS,在底层架构上实现“互联互通”,也让小米汽车轻松实现了跨端智联,进而小米也正式打通了“人车家全生态”的闭环。

不只是手机、平板等终端设备可与车机无缝衔接,极致互联体验还开放给了更多的场景及硬件设备。据悉,小米的CarIoT生态还可全面向三方开放,即便乘驾者是苹果用户,在小米汽车上也可以实现无线CarPlay车载体验,iPad还能成为车载的扩展屏使用等。

在手机、平板等终端产品的软硬生态构建过程中,小米早已形成了一条横跨核心部件供应、生产制造及软件开发等多个关键环节的产业链,造车,自然借势其中。

雷军不忘提及产业合作伙伴,从行业开发者、供应链到智能制造,全链路布局形成了一个具备协同效应的“产业生态”,小米汽车受益其中。当产业势能加速释放,它才能在1003天里,极致融合打造出小米SU7,正式闯入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新的万亿市场。

如今已经成为现实的是,小米澎湃OS凭借Xiaomi HyperConnect 跨端互联框架,打通了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200多个品类,高效连接起了全球超六亿设备,覆盖了用户95%以上的生活场景,让智能可以细致入微地服务每一个人。

“‘人车家全生态’终于闭环,我们也迎来了跨越一刻。”在雷军看来,伴随小米汽车正式亮相,小米的生态战略也终于完成了,从“手机X AIoT”到“人车家全生态”的升级和最后一步跨越。

不可小觑的是,小米的生态建设早已超越构想中的特斯拉、苹果等国际科技巨头,使之短期无以能及。可以看到,当生态造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变道转型的关键赛点,居于其上的,不再只有华为这一孤例,小米汽车也有望成为改写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那个。

雷军希望,小米汽车可以为“时代精英”带去的极致体验,既是一种“智能电动时代的先进架控体验标杆”,又是智能空间的先进体验标杆。

可以想见的是,在科技造车为百年汽车工业带来的增量与机遇中,2024年,小米汽车将凭借极致的产品冲向市场,其贯穿全栈技术与全场景体验的“生态造车”模式,以及“移动智能空间”的打造理念,必将化作一种新质生产力,促动整个行业迈入关键的跨越时刻。


上一篇
没有了
下一篇
没有了